韵书
𥰙 𠠍 𢤂 𠻗 𣮉 𦃇 𩧋 𥌛 𩌃 𢾁 𨵈 𩇯 𤪌 𧡺 鬿 𧰙 𪘫 𤇴 𢓡 㺿 𧋘 𥉘 𧡨 𦉈 𨛬 𡖂 𦝢 𢜽 𧢦 𧝋

去声作阳平声

𥝈 𥳊 𦒎 𨘇 𢈶 𢖫 羿 𥰰 𩊒 丿 𤤺 𢘽 𡢖 𢢞 𢰂 𧫚 𩪧 𩍘 𤹝 𣖾 𥉆 𥉻 𩥉 𤫝 𨿠 𢄢 𩏚 𠭥 𢴨 𥄔 浿 𣨶

拼音:xí  韵部:
〈名〉
    (形声。本义:檄文)
  • 同本义
    • 太祖得书,便命移檄。——《英烈传》
    • 制府檄下。——·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
    • 所有文檄,幕下儒生设意修词(“文檄”即檄文。古代用以征召、晓喻或声讨的文书)。——·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
    • 奉檄守御。——·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  • 又如:传檄(传布檄文);羽檄(上插鸟羽的古代征兵军书)
  • 泛指信函
    • 使君子年善?来檄可求。——王安石《寄丁中允》
〈动〉
  • 用檄文晓谕或声讨
    • 按察司行文檄了知县去。——《儒林外史》
    • 檄其人士,于政治宗教,皆欲有所更革,顾终不成。——鲁迅《坟·摩罗诗力说》
  • 又如:檄调(行檄调动);檄委(用檄文晓谕、托咐)